读者为城中村防盗献良策
本报连续3天报道了西安市乐居厂正街54号院自设岗哨防贼一事,昨日本报热线开通后,不少关注此事的读者,纷纷就城中村防盗提出建议。
在八里村居住的王先生认为,西安诸多的城中村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安装足够的路灯,一到夜晚社区内相当黑,盗窃和抢夺者趁此频繁出没。如果能安装数量足够的路灯,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治安、刑事案件的发案率。
来西安工作的赵先生认为,结合乐居厂正街54号院安装摄像机防盗的经验,可以在城中村的各个出口处设立一些电子监控设施,以便及时发现、制止犯罪行为。
家住西安北郊龙首村的李先生认为,城中村治安状况复杂,公安机关更应提高办案效率。公安机关应该把管理任务落实到各派出所、责任区民警甚至是户管员,实行分片包干、责任到人。责任区民警、户管员的工作质量分别与其奖金、工资挂钩。派出所、各分局和市公安局定期考核,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比、晋升的依据。
东郊某纺织厂的封女士提出一个“时髦”的名词:社区服务产业化。她认为,城中村社区是物业管理中一块尚未开发的“处女地”。在资金短缺、警力不足的情况下,应该像一般城市住宅区那样,将城中村社区的日常治安巡逻、维护等服务列入产业化经营体系,让自负盈亏的企业对社区进行管理,城中村中的常住户和临时住户按时交纳物业费用。这样,能更有效地预防各种犯罪现象。